铸铜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铸铜的历史非常悠久,且技术成熟。那么,下面小编讲解一下关于
铸铜加工对原材料的选择有以下严格要求:

纯度
铸铜原材料的纯度至关重要。以常见的黄铜为例,一般用于精密铸造的黄铜,铜含量需达到 60% 以上,锌含量在 38% - 40% 左右,杂质含量要控制在 1% 以内。高纯度的铜可以保证铸件的导电性、导热性以及耐腐蚀性等性能。杂质含量过高会导致铸件出现气孔、沙眼等缺陷,降低铸件的质量和性能。
化学成分
不同的铸铜合金有特定的化学成分要求。如锡青铜中,锡的含量通常在 7% - 10%,铝青铜中铝的含量一般在 5% - 11%。这些合金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铸铜的力学性能、铸造性能和耐蚀性能等。例如,锡含量增加可提高青铜的强度和硬度,但含量过高会使合金变脆;铝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青铜的耐蚀性和强度,超出范围也会对性能产生不利影响。
物理性能
密度:铸铜原材料的密度应符合相应合金的标准要求。例如,纯铜的密度约为 8.96g/cm³,常见的铸铜合金如锡青铜的密度一般在 8.6 - 8.9g/cm³ 之间。密度的准确性影响着铸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,密度不均匀可能导致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缩孔、缩松等缺陷。
熔点:了解原材料的熔点对于铸造工艺参数的设定非常重要。纯铜的熔点约为 1083℃,而不同的铸铜合金由于合金元素的加入,熔点会有所变化。如黄铜的熔点一般在 900 - 940℃左右。准确掌握熔点有助于确定合适的熔化温度和浇注温度,确保铸造过程的顺利进行。
杂质含量
严格控制杂质含量是保证铸铜质量的关键。常见的杂质元素如铅、铋、硫等,在铸铜中含量应极低。例如,在优质的铸铜原材料中,铅含量通常要控制在 0.03% 以下,铋含量不超过 0.002%。铅会降低铜的韧性和耐蚀性,铋则容易在晶界处偏聚,导致铸件热脆,严重影响铸铜的质量和性能。
外观质量
原材料的外观应无明显的缺陷,如裂纹、气孔、砂眼等。表面应清洁,无油污、铁锈等杂质,以免在铸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影响金属液的流动性。对于一些需要进行特殊表面处理的铸铜件,原材料的表面质量更为重要,否则会影响后续的处理效果和铸件的最终质量。
供应状态
铸铜原材料的供应状态应满足加工要求。例如,铜锭的尺寸和重量应符合铸造设备的装炉要求,便于熔化操作。对于一些采用压力加工方法制备的铸铜坯料,如轧制板材或挤压棒材,其加工状态(如退火、冷加工等)应符合后续铸造工艺的要求,以保证材料在铸造过程中的性能和加工性能。